5月7日,從石門縣城驅(qū)車前往磨市鎮(zhèn)王官橋村王爾琢烈士故居,見四周青山疊翠,商溪流水潺潺。紅軍將領王爾琢就是從這商溪河畔的小康之家,走出大山,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王爾琢烈士故居在群山環(huán)抱的山坳之中,一棟典型的湖湘民居,黃墻黛瓦。王官橋村黨總支書記王軍告訴記者:“‘文革’時,王爾琢烈士故居被拆。為了紀念英雄,2016年,石門縣委、縣政府重修故居。建成后,全村人自發(fā)來到故居瞻仰。村民說,王爾琢烈士是為老百姓打天下而犧牲的。沒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,我們今天哪會這么享福!”
走進故居,王爾琢銅像前擺滿鮮花。在王爾琢事跡展覽館,展示了一封1927年6月王爾琢寫給父母的家書,信中慷慨激昂:“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,為了讓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,兒已決意以身許國!革命不成功,立誓不回家。”
這封家書,道盡萬千英烈的家國情懷,讓人們對王爾琢烈士肅然起敬。
1903年1月,王爾琢出生在一戶商人家庭。1920年,他考入湖南省甲種工業(yè)學校(今湖南大學前身之一),立志工業(yè)救國。學習中,他開始閱讀進步書刊,參加進步學生運動,接受革命思想。
1924年4月,王爾琢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,在周恩來精心培養(yǎng)下,他加入了中共黃埔特別支部。他參加周恩來領導的革命先進組織“中國青年軍人聯(lián)合會”,與國民黨右派“孫文主義學會”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。
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,平定軍閥楊希閔、劉震寰廣州叛亂;參加北伐戰(zhàn)爭,率部挺進江西、進軍浙江、攻入上海……從黃埔軍校畢業(yè)后,王爾琢屢立戰(zhàn)功,軍事才能突出。1927年春,在挺進上海途中,蔣介石委派兩名親信攜帶其親筆信,游說王爾琢聽命于他,并承諾委任王爾琢為軍長,被王爾琢嚴詞拒絕。
1927年7月,王爾琢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第74團參謀長,8月率團重機槍連參加南昌起義。后隨部隊南下廣東,在三河壩激戰(zhàn)三晝夜;參加湘南起義,全殲敵許克祥部兩個團;誘敵入甕,設伏敖山廟,全殲1個團,掩護朱德、陳毅主力上井岡山。
緊接著,王爾琢與在井岡山的毛澤東聯(lián)系,促成“朱毛會師”,使中國革命實現(xiàn)歷史性轉(zhuǎn)折。會師后,王爾琢任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,協(xié)助毛澤東、朱德指揮紅四軍取得五斗江、草市坳、龍源口戰(zhàn)役的勝利,粉碎了國民黨發(fā)動的大規(guī)模圍剿,成為縱橫井岡山的一名驍將。特別是他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搶占制高點,突襲敵人指揮部,殲敵1個團,取得龍源口大捷,名震湘贛,“飛兵團長”名號不脛而走。
1928年,在黨內(nèi)錯誤路線釀成“八月失敗”悲劇的危急關頭,王爾琢冒著殺頭的危險抗拒命令,將部隊成建制撤至桂東縣,避免了更大的損失。8月23日,趕來接應的毛澤東一見王爾琢,就緊緊握住他的手,激動地說:“你王爾琢保存了二十八團,功不可沒啊!”王爾琢百感交集,淚流滿面。
讓人沒有想到的是,沒過兩天,意外發(fā)生了。王爾琢在江西崇義縣思順圩追擊叛徒時,英勇犧牲,年僅25歲。毛澤東痛心地說:“王爾琢的犧牲,換回了兩個連,穩(wěn)定了紅軍,挽救了革命。”朱德?lián)]淚長嘆:“我軍失去一位能將啊!”
在王爾琢追悼會上,毛澤東起草、陳毅書寫挽聯(lián):“一哭爾琢,二哭爾琢,爾琢今已矣,留卻重任誰承受?生為階級,死為階級,階級后如何?得到勝利方始休!”
2009年9月,王爾琢被中宣部等11部委評為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